凉州一姐
发表于 2021-1-13 23:18:58
本帖最后由 凉州一姐 于 2021-1-13 23:21 编辑
#报复性熬夜
在当前的环境下,报复性熬夜更像是一种反抗,牺牲自己的健康,反抗同事、领导、社会、环境施加给自己的不自在,实际上却是生活中的一种无奈。
01
明明没有要紧的事,却非要熬到凌晨2点才睡觉;
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入睡的时间还是一拖再拖。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那恭喜你,你为报复性熬夜的数据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份来源于2018年的数据表明,90后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更惨,属于“晚睡早起”。总体看来,一大半的90后都晚睡,这听起来着实有点吓人。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个数据有增无减,人们的平均睡眠时间日益走低。在年轻人猝死和拼多多事件愈演愈烈的当下,报复性熬夜正是一个适时的议题。
“拼多多”事件
02
“偷”点时间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还可能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为什么还是忍不住熬夜呢?即使只是在看无聊的剧或是刷社交媒体。
先别忙着抨击这种行为,上海的顾冰有话要说。她是上海一家数字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经常工作到很晚,一般凌晨两点睡觉。“虽然第二天很累,我也不想早睡”,刚刚踏进而立之年的顾冰说。
“夜猫党”当然不只顾冰一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顾冰的大部分同龄朋友在深夜都熬着不睡。
当谈到熬夜的原因时,她说,“我真的很需要这段夜间的时光,我也想健康生活,但是白天的工作已经把我的时间全都挤占了,我只能在深夜偷回一点点自己的时间”。
拥有“自己的时间”这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却需要在深夜“偷回”,如此辛酸的词语背后正折射出996工作模式下人的异化。
昨日拼多多员工“太虚”录制了一条视频,发布不久就冲上热搜头条。视频中揭露,拼多多员工月均工作时长在300小时以上。换算至工作日,每日至少工作13小时。
再加上一线城市的极端通勤,职场人的自我时间几乎为0。在这样的压缩下,人们只能选择挤出休息时间来做一些工作之外的事,个体对于自身生活微弱的掌控力也就体现在这些“偷”来的时光里了。
深夜的自由感是如此吸引人,无论做什么,刷剧或是玩手机,都是一天中难得与自己相处的时光,只为取悦自己而过,我们又如何去指责报复性熬夜的年轻人呢?
Emma也是一个深谙“报复性熬夜之道”的职场年轻人。五年前,她从家乡南京移居到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一家跨国制药公司获得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这份工作很快就全面剥夺了她的生活。Emma用“沮丧”这个词来形容她的精神状态,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剥夺了”。
每晚加班后她回到家中,吃东西洗澡,而后就已经到了睡觉时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她觉得难以接受,所以她只能牺牲一些睡眠来获得个人时间。哪怕只是上网看新闻,刷视频,她也要到午夜才能入眠。
如果你打开CCTV和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报告,则会感到更加惊人。除去工作和睡觉时间后,平均每个中国员工只有2.42小时“自由时间”,比上一年下降25分钟。
更有“大厂”实行“大小周”政策,连周末的时间都被挤压,没有时间休息,也没有空间和精力思考,熬夜其实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对白天的生活没有太多控制的人,只能通过熬夜才能在深夜恢复难得的自由感。
03
模糊的边界
技术变革当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变化,但任何一件事都是双刃剑不是吗?现代工作方式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无处不在的微信,及时推送的邮件信息,无论你走到哪里,都逃不出工作的范围。也因此,上下班的边界就模糊了起来。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学者将“报复性熬夜”归纳成一个恶性循环:远离工作压力很重要,一旦无法抽离工作状态会带来压力,影响健康,且让人倦怠。而恢复工作状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良好的睡眠,可睡眠又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一旦无法清晰的分开工作与生活,就会影响睡眠。
学者说,如果在入睡前仍然处于工作思维,将会对睡眠产生负面的影响。睡眠不好,工作压力更大,又会进一步影响睡眠。
所以在这个循环里,“自我时间”是重要的调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了下班后的自我时间而牺牲睡眠,因为这段自我时间正是精神上脱离工作的时间,我们需要有一个完全脱离工作的状态。
疫情以来,许多公司都推行了居家办公政策,它虽然在工作中引入了灵活性,但又进一步模糊了工作和生活之间已经微妙的边界。
居家办公代替面对面开会是否又进一步模糊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边界?
如同陀螺一般飞旋的生活并不会给人带来满足感,长期处在沮丧与倦怠中的人,反而更易陷入迷茫与焦虑。他们会质疑这样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质疑工作是否真的有意义。
好好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生活如此踉跄,还是工作挣钱的初衷吗?报复性熬夜俨然成了抵抗焦虑的方式。
幸运一些的人选择离开996,找了一份更轻松当然收入也相应打折的工作;而更多的人因为谋生,因为养家,无法离开,只能日复一日的持续报复性熬夜。
我们当然希望能有所改变,但个人难以撼动资本的力量,真正的变革需要从公司的体制开始。我们尚不知在“996·CPU”和“拼多多”频上热搜之后,是否能推动行业的一点点人性化变革。我们也希望不要再出现诸如“996是福报”的言论。
-the end-
#禅定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文:观复泥螺君
监制:观复文化
|
|
|
|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