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有计算器,当然看不上印度笔算
——惊人的数字来历(96)
岳伍
常见有人感慨,说唐朝的时候,随着《九执历》被翻译成汉文,印度九个数字加上“点”,还有笔算传入中国,奈何唐人不接受,否则,现今流行的阿拉伯数字系统岂不早就为我所有?说的好可怜,好像多遗憾似的。
这种感慨,真是奇怪。我就问你,假如你手里握着个计算器,啥都能算,秒杀一切,这时别人偏偏要向你推销费时费力费材料的笔算,你会扔了计算器,学习他的笔算吗?
发这种感慨的人,对筹算真是太不了解了。筹算可不单纯是整一些小棍棍在那里摆弄,首先,它是有筹算盘的,筹算盘上是打有一个个方格的,每个格里放一个算筹符号,遇零空位表示。其次,筹算是遵循一定的算法的,它是可以机械化运算的。譬如5-2,它是不需要心算,是直接从“5”这个筹算符号上取下来两根算筹,剩下的就是得数!笔算根本不可能实行这种机械化,所谓笔算不过是把心算的步骤一步一步用笔记录下来、呈现出来,笔算就是个心算。第三,筹算因为是带有机械化性质的,所以非常快捷,所谓“运筹如飞”描述的就是它惊人的速度。这也是笔算所望尘靡及的。因此简单说,算筹就是计算器。唐朝人手里握有如此先进的计算器,当然对印度传来的笔算看不上眼,嗤之以鼻了。
关于唐朝人看不上眼这点,你看九执历的翻译者的翻译就知道,他是介绍了印度有九个数字,还有个“点”,但是他是怎么介绍的呢?九个数字,他给打了九个框框,九个数字的具体写法,一个也没呈现!这很说明问题的,说明他也觉得这些东西没啥意思,写出来也没人会感兴趣的。
那位说了,唐朝人不接受印度九个数字的写法也倒罢了,那接受一下印度的十进位值制不好吗?这种说法就更是扯。什么印度的十进位值制?中国老早老早,春秋战国的时候就玩十进位值制了,印度的十进位值制是山寨中国的十进位值制好不好。
还是上图——
婆说网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